1949年沈阳股票配资,随着国民党败退台湾,蒋中正的独裁统治梦彻底破灭。而在这场历史变动的背后,许多曾在国民党辉煌时期的军官,一部分人变得默默无闻。然而,有一个人却在这段动荡的历史中依然保持着辉煌的光环——他就是蒋中正的“五虎上将”之一,顾祝同。
顾祝同为什么能够维持自己的荣耀,甚至在变局中仍然占据重要地位呢?他的成功背后,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诀呢?
顾祝同出生于保定军校,这所军校是黄埔军校之前中国最为知名的军事学校。正如蒋中正,顾祝同也从这所学校毕业,只是两人并不属于同一届。蒋中正毕业后赴日本留学,而顾祝同则在蒋中正之后才进入该校。因此,两人虽然有着师兄弟的身份,但关系并不特别紧密。不过,正如很多历史人物一样,尽管没有深厚的私交,只要目标一致,关系便可因此而愈发紧密。
展开剩余82%顾祝同的军事生涯是从直皖战争爆发时开始的,那时他选择了投身革命,加入孙中山的阵营。尽管顾祝同早期受到的是忠君爱国的传统思想影响,尤其是作为封建地主家庭出身的他,这些思想根深蒂固,但当时的社会动荡使得他深刻感受到单凭读书无法拯救国家,于是他毅然放下书本,投笔从戎。然而,刚入军界的顾祝同发现,自己的力量微不足道,无法改变北洋政府的格局。此时,他选择投奔孙中山,从而与蒋中正结识。
当时的蒋中正担任粤军参谋长,但粤军内部存在强烈的排外情绪,蒋中正的权力实际上非常有限。他也深知自己出身贫寒,无法获得太多的支持,因此,他开始把眼光投向外界。顾祝同的到来,恰好为蒋中正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机会。两人虽然没有深厚的关系,但在共同的政治目标驱使下,他们迅速建立了深厚的合作关系。顾祝同不仅在军事上极具潜力,而且没有归属任何派系,蒋中正自然将其视为可以拉拢的对象。对于顾祝同而言,他同样需要一个可靠的支持者,而蒋中正恰恰是那个时机到来时伸出援手的人。
蒋中正给予顾祝同的帮助,并不仅仅是口头上的支持,他很快就将顾祝同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。在蒋中正的推荐下,顾祝同成为了许崇智的副官。许崇智当时在国民党中的地位甚至高于蒋中正。虽然能在许崇智麾下担任副官,相比跟随一个权力较小的蒋中正更具优势,但顾祝同出于对蒋中正的感激,依然忠心耿耿,并未因升迁而疏远蒋中正。这份忠诚得到了蒋中正的回报,成为黄埔军校校长后,蒋中正任命顾祝同为管理部主任,进一步提升了顾祝同的地位。
然而,有人认为顾祝同之所以能在蒋中正麾下立足,实则是靠着屈膝和投机之举,这种看法是否正确呢?虽然顾祝同相比其他“五虎上将”在军事上并未展现出异常卓越的能力,但他在北伐战役中的表现并不平凡。尤其是在东征陈炯明的战役中,顾祝同凭借少胜多的战术,成功取得了关键胜利,打破了外界对他“平庸”的印象。这使得蒋中正开始重新审视这位原本不被看好的师弟。
蒋中正之所以开始信任顾祝同,除了顾祝同在战场上的表现外,还有一件事让他对顾祝同产生了深刻的印象。那就是在黄埔军校初创时期,蒋中正曾对军人仪表提出严格要求。一次,顾祝同与刘峙因饮酒未能按时参加早操,结果老蒋亲自前来视察,看到两人衣衫不整,气得大发雷霆,甚至要求顾祝同当场跪下反省。顾祝同没有丝毫犹豫,立刻在众人面前跪下,并且一跪就是一天。这个举动深深打动了蒋中正,也让他更加确认顾祝同的忠诚。第二天,当蒋中正再度遇到依然跪着的顾祝同时,他内心的震撼与欣赏可想而知。此后,顾祝同从中尉一跃升为中校。
在北伐时期,顾祝同确实有着一系列亮眼的表现,但与刘峙的勇猛相比,顾祝同显得略微犹豫不决。因此,刘峙一度被认为是“五虎上将”之首。然而,西安事变的发生彻底改变了顾祝同与刘峙之间的地位差距。西安事变中,蒋中正被扣押,何应钦组织了讨逆军,试图通过兵力逼迫蒋中正让位。顾祝同坚决按照蒋中正的指示拒绝出兵,而刘峙则选择按照命令行事,结果当蒋中正最终返回时,顾祝同的忠诚已然得到了蒋中正的极大认可,并且他迅速取代刘峙成为“五虎上将”的首席。
顾祝同的成功,正是通过对蒋中正用人之术的准确把握。他始终坚定地按照蒋中正的意图行事,甚至在蒋中正让他背黑锅时,他也毫不犹豫地站出来。这样的一种“无我”的忠诚,使得蒋中正将顾祝同视作一个值得信赖的“锋利刀刃”,能够执行任何任务且永不背叛。
尽管在许多战争中,顾祝同没有展示出过于个人化的战略思考,始终按蒋中正的指示行事,但这种无私的忠诚与执行力,恰恰使得他在蒋中正的心中占据了无可替代的地位。即便在解放战争中,顾祝同因为缺乏自主战略思维而导致战败,蒋中正依然没有将他贬低,因为顾祝同的忠诚与品行始终如一。
最终,顾祝同在蒋中正的推动下,成为了国民党军中的陆军总司令。即使在战局失败后,他依然保持着显赫的地位。顾祝同无私的忠诚和稳重的性格,最终使得他在蒋中正心中占据了一个不可替代的角色,这也是他在历史中能够保持高位的关键原因。
发布于:天津市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十大配资公司_十大配资网站_十大配资开户观点